化育
基本解釋
(1).化生長育。《禮記·中庸》:“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孔子家語·本命解》:“羣生閉藏乎陰而為化育始,故圣人因時以合偶。” 宋 蘇軾 《御試重巽申命論》:“天地之化育,有可以指而言者,有不可以求而得之者。” 清 鄭燮 《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二書》:“夫天地生物,化育劬勞,一蟻一蟲,皆本陰陽五行之氣絪緼而出。” 郁達夫 《沉淪》四:“草木蟲魚都化育起來。他的從始祖結束的苦悶也一日一日的增長起來。”
(2).教化培育。 唐 歐陽詹 《二公亭記》:“ 席公 今日之化育,吾徒是以寧。” 宋 葉適 《謝皇太子箋》:“猥以凋殘,蒙茲化育。” 明 宋濂 《瑯琊山游記》:“非惟 濂 等獲沾化育之恩,而山中一泉一石亦免震驚之患。” 陳毅 《哭葉軍長希夷同志》詩:“我只望你的遺風長存,化育無數后繼之英材。”
成語(Idiom):化育(huà yù)
發音(Pronunciation):huà y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改變、培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化育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化”意為改變,轉化,“育”意為培養,養育。化育的含義是通過改變和培養來提高或改善事物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化育常用于描述改變和培養人才、品質、態度等方面的情況。它可以用來表達改變一個人的思想、習慣、行為等,使其得到提高或改善的意思。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化育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孟子·盡心上》這篇文章。文章中,孟子說:“盡心乎天,化育乎人。”意思是通過全心全意地事奉天命,來改變和培養人們的品質和能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化育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化”作為動詞,表示改變的意思;“育”作為賓語,表示培養的對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通過不斷學習和努力工作,化育了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科學家。
2. 這個項目的目標是通過培訓和指導,化育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青年企業家。
3. 這個學校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致力于化育學生全面發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化育”與“改變培養”這個含義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通過改變和培養的過程來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品質。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培養、教育相關的成語,如“培養成才”、“教育事業”等,可以加深對“化育”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通過耐心的教導,化育了我的學習興趣。
2. 初中生:父母的關愛和教育,幫助我化育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3. 高中生:高中階段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時期,老師們努力化育我們成為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