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筊
基本解釋
謂以筊卜問吉兇。 明 無名氏 《白兔記·祭賽》:“還早。年規:討筊后方纔散福。”
成語(Idiom):討逆
發音(Pronunciation):tǎo n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討伐叛逆之人,平定叛亂。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討逆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討”和名詞“逆”組成。討指討伐、討伺;逆指違背、叛逆。討逆的意思是討伐叛逆之人,平定叛亂,恢復社會秩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討逆一詞多用于形容政府或軍隊鎮壓叛亂、平定叛亂的情景。也可以用來比喻戰勝一切反對力量,恢復正常的秩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哀公十四年》有記載:“齊人討逆于魯,魯人告于晉。”這里的“討逆”是指齊國出兵討伐叛逆的魯國。后來,“討逆”逐漸演變成一個成語,用來形容討伐叛逆之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法律與正義的力量將討逆分子繩之以法。
2. 他們聯合起來,討逆平亂,恢復了社會的安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討逆”與“討伐叛逆之人,平定叛亂”這個含義聯系起來,形成記憶的聯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歷史事件、了解討逆的具體故事來加深對這個成語的理解和記憶。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正義的力量會討逆,保護我們的家園。
2. 初中生:英雄們奮勇討逆,保衛了祖國的疆土。
3. 高中生:在歷史的長河中,每一個偉大的時代都有人民英雄勇敢地討逆,捍衛了國家的尊嚴。
以上是關于成語“討逆”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