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壻
基本解釋
亦作“ 門婿 ”。入贅的女婿。 明 高明 《琵琶記·宦邸憂思》:“誰知又被 牛太師 招為門壻,一向逗留在此。” 明 湯顯祖 《牡丹亭·硬拷》:“前日有個棍徒,假充門壻,已著遞解 臨安府 監候,今日不免取來細審一番?!薄秲号⑿蹅鳌返谑兀骸安坏?張金鳳 此身得所,連他父母也不必再計及到招贅門婿。”
成語(Idiom):門壻
發音(Pronunciation):mén x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門外的人,比喻與自己沒有親屬關系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門壻是由“門”和“壻”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在古代,人們認為門是家庭的象征,壻指的是妻子的親屬。因此,門壻指的是妻子的親屬與自己沒有直接的血緣關系,也沒有共同的利益關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門壻一詞多用于描述與自己沒有親屬關系的人,特別是指與自己關系疏遠、沒有共同利益的人。常用于形容與自己沒有親近關系的朋友、同事或鄰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門壻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中的一則故事。故事中,大臣子產在出使齊國時,齊國國君齊宣公派出門壻接待他。門壻對子產非常冷淡,沒有給予他應有的禮遇。子產回來后,對門壻的態度非常不滿,因而用“門壻”來形容與自己沒有親屬關系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門壻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只是門壻關系,沒有必要過多介入對方的事務。
2. 他們之間沒有血緣關系,只是門壻而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門壻”拆分為“門”和“壻”兩個字,聯想到門外的人。同時,可以通過與“門”相關的形象,如門外的陌生人,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門壻”相關的成語,如“門當戶對”、“門庭若市”等,以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和鄰居家的孩子只是門壻,我們不是親戚。
2. 初中生(13-15歲):他們之間沒有血緣關系,只是門壻而已,所以沒有必要太過親近。
3. 高中生(16-18歲):在職場上,與同事之間往往只是門壻關系,沒有必要過多干涉彼此的私人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