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zuǒ tú yòu shǐ ㄗㄨㄛˇ ㄊㄨˊ ㄧㄡˋ ㄕㄧˇ左圖右史(左圖右史)
(1).亦作“ 左圖右書 ”、“ 左右圖史 ”。周圍都是圖書。謂嗜書好學。《新唐書·楊綰傳》:“﹝ 綰 ﹞性沉靖,獨處一室,左右圖史,凝塵滿席,澹如也。” 明 鄭棠 《長江天塹賦》:“桂檝蘭舟,左圖右書。” 清 宋至 《<瀛奎律髓>序》:“今年踰七十,猶左圖右史,日夕披閲不倦。”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章:“其與都邑之士,隱囊麈尾,裙屐風流,左圖右書,古今博達,不幾若人禽之別歟!”
(2).一種有插圖的讀物。 清 馮桂芬 《<太上感應篇圖說>序》:“古之學者,有左圖右史之設。史以紀媺惡,示勸懲也;圖載星辰、山川、草木、鳥獸之形,以資多識。”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十:“古人左圖右史,不獨攷鏡易明,且便於記覽也。吾師 邱恭亭 先生,生平讀書,凡難記處,皆圖焉。” 魯迅 《且介亭雜文·連環(huán)圖畫瑣談》:“古人‘左圖右史’,現(xiàn)在只剩下一句話,看不見真相了。 宋 元 小說,有的是每頁上圖下說,卻至今還有存留,就是所謂‘出相’。”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左圖右史
成語(Idiom):左圖右史
發(fā)音(Pronunciation):zuǒ tú yòu s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一個人對歷史或文化知識了解很多,博覽群書,能夠左右逢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左圖右史這個成語中的“左圖”指的是指左邊的圖畫,代表文化藝術方面的知識;而“右史”則指右邊的歷史書籍,代表歷史知識。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一個人既了解文化藝術方面的知識,又對歷史有深入的了解,能夠左右逢源,應對各種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學識廣博,對歷史和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可以用在贊美一個人的學識和才華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故事。據(jù)說,唐朝時期,有一位名叫鄭虔的官員,他在官場上非常有才華,善于應對各種情況。他的左邊是一幅圖畫,右邊是一本歷史書籍,他常常能夠巧妙地運用自己的知識,左右逢源,取得了很多的成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左圖右史”由兩個詞組成,分別是“左圖”和“右史”。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學識非常淵博,可以說是左圖右史。
2. 這位教授不僅對文學藝術有深入的研究,而且對歷史也非常了解,真是左圖右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左圖”和“右史”與畫畫和讀書聯(lián)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個人左手拿著畫筆在畫圖,右手拿著歷史書在讀,這樣可以幫助記住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文化藝術和歷史相關的知識,拓寬自己的視野。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畫畫,將來我也要成為一個左圖右史的人。
2. 初中生:我最喜歡的科目是歷史和美術,我希望將來成為一個左圖右史的歷史學家。
3. 高中生:我正在準備參加藝術和歷史競賽,希望能夠成為一個左圖右史的冠軍。
4. 大學生:我正在攻讀藝術和歷史雙學位,將來希望能夠成為一個左圖右史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