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
基本解釋
[釋義]
(1) (名)一個;泛指平常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作主語)
(2) (名)指無學識、無智謀的人(多見于早期白話)。
[構成]
偏正式:匹(夫
英文翻譯
1.(平常人) ordinary man
詳細解釋
◎ 匹夫 pǐfū
(1) [ordinary man]∶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舜以天子而詢于匹夫。—— 清· 劉開《問說》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an ignorant person]∶獨夫。多指無學識、有勇無謀的人
匹夫休得逞強!——《三國演義》
(3) 罵人的話[abuse sb.]
匹夫安敢欺我耶。——《三國演義》
(1).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亦泛指平民百姓。《左傳·昭公六年》:“匹夫為善,民猶則之,況國君乎?”《韓非子·有度》:“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漢 班固 《白虎通·爵》:“庶人稱匹夫者,匹,偶也,與其妻為偶,陰陽相成之義也。” 唐 劉德仁 《長門怨》詩:“早知雨露翻相誤,只插荊釵嫁匹夫。”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若國朝之制, 滿 漢 平等, 漢 人有才者,匹夫可以為宰相。”
(2).獨夫。多指有勇無謀的人,含輕蔑意味。《孟子·梁惠王下》:“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 宋 蘇軾 《留侯論》:“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書光顯寺戰事》:“余素以豪杰待王,今乃知王直匹夫耳!”
(3).指平常的人。《晉書·劉隗傳》:“夫嫡妻長子皆杖居廬,故 周景王 有三年之喪,既除而宴,《春秋》猶譏,況 龕 匹夫,暮宴朝祥,慢服之愆,宜肅喪紀之禮。請免 龕 官,削侯爵。” 宋 蘇軾 《潮州修韓文公廟記》:“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葉君健 《自由》三:“這倒不是單純為了友誼和對您的敬佩,也是為了國家的利益,為了桑梓的利益,為了匹夫的責任。”
(4).詈詞。猶言家伙,東西。常用來指斥無知無識的人。多見于早期白話。 元 劉時中 《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堪笑這沒見識街市匹夫,好打那好頑劣江湖伴侶。”《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發跡》:“匹夫,造言欺我,合當斬首!”《說唐》第十六回:“這老匹夫,合當要死,待我出去斬了他。”
成語(Idiom):匹夫(pǐ fū)
發音(Pronunciation):pǐ f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普通百姓,也可指普通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匹夫一詞源自古代農業社會,指的是沒有官職和權力的普通百姓。在現代語境中,匹夫也可以指普通人,沒有特殊身份或特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匹夫常用于比喻中,表示普通人的無奈或無力。也可以用來形容沒有特殊技能或才能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匹夫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秋水》一節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匹夫和一位官員的對話,官員問匹夫是否愿意當官,匹夫回答說自己只懂得種地,不懂得當官。這個故事通過對話形式,強調了匹夫只懂得種地而不懂得治國的普通人的局限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匹夫”由兩個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是個匹夫,但是他的努力義務工作使他受到了大家的尊敬。
2. 我只是個匹夫,對這些復雜的問題一竅不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匹夫”。可以想象一個普通的農民在田地里努力工作,象征著匹夫的勤勞和樸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匹夫”相關的成語,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匹夫之勇”等。同時,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故事和用法,進一步豐富自己的漢語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爸爸是個匹夫,每天早上都去勞動。
2. 初中生:雖然他只是個匹夫,但他的努力讓他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工人。
3. 高中生:在這個社會上,每個人都是匹夫,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