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騰
基本解釋
[釋義]
(1) (動)游泳時用腳打水。也說打撲騰。
(2) (動)跳動。魚兒在冰窟窿里直撲騰。(作謂語)
(3) (動)活動。
(4) (動)揮霍;浪費。錢全撲騰完了。(作謂語)
[構成]
附加式
詳細解釋
◎ 撲騰 pūtēng
[thud] 象聲詞,形容重物落地的聲音
小王撲騰一聲從墻上跳下來
◎ 撲騰 pūteng
(1) [throb]∶因恐懼或心情激動而劇烈地或急速地撲動
我心里直撲騰
(2) [flop]∶前后或上下不規則地亂動
魚在網里直撲騰
(3) [move about] 〈方〉∶活動
他心眼活,挺能撲騰
(1).折騰。 元 關漢卿 《金線池》第三折:“人跟前不恁的喫場撲騰,呆賤人幾時能勾醒醒。”
(2).騰躍;飛舞。 元 尚仲賢 《柳毅傳書》第二折:“ 錢塘 龍忿氣雄,粗鐵索似撧蔥,早磕塔頓開金鎖走蛟龍,撲騰的飛過日華東。” 康濯 《徐水平原的白天黑夜》:“ 鳳琴 越說越野,手腳也撲騰起來。” 劉心武 《班主任》六:“﹝ 宋寶琦 ﹞兩眼直愣愣地望著對面在窗玻璃外撲騰的一只粉蝶。”
(3).象聲詞。形容心跳、走動及東西落地等的聲音。 黃新庭 《喧嘯的柴林》:“這一整天,我心里總是撲騰撲騰跳。” 楊朔 《上尉同志》:“我們撲騰撲騰踏著大雪,蹚出條路,并著肩膀往前走著,誰都不言語。”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 戚戚 撲騰跪下。”
成語(Idiom):撲騰
發音(Pronunciation):pū té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鳥類或昆蟲快速振動翅膀的動作,也用來比喻快速跳動或翻滾的動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撲騰是由“撲”和“騰”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撲指的是快速振動翅膀或猛力跳動的動作,騰指的是迅速飛起或跳起的動作。因此,撲騰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鳥類或昆蟲快速振動翅膀的動作,也用來比喻快速跳動或翻滾的動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撲騰這個成語多用于形容快速跳動、翻滾或飛舞的場景。可用于描述小孩子在草地上歡快地奔跑、玩耍的情景;也可用于描繪花園里蜜蜂忙碌地振動翅膀采集花蜜的景象。此外,撲騰也可以用來形容心情或思緒的起伏動蕩,例如形容某人內心激動不安或情緒波動劇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撲騰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尚無確切記載。這個成語來源于人們對鳥類或昆蟲飛行動作的觀察和描繪,形象地描述了快速振動翅膀的動作。由于沒有特定的故事背景,撲騰這個成語的意義主要通過使用和比喻來傳承和演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撲騰是一個由兩個動詞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小鳥在樹枝上撲騰著翅膀,歡快地歌唱著。
2. 孩子們在操場上撲騰著玩耍,笑聲傳得很遠。
3. 這個房間里的蝴蝶在花叢中撲騰飛舞,美麗極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為了記憶撲騰這個成語,可以將其與鳥類或昆蟲的飛行動作聯系起來。想象一只小鳥在空中迅速振動翅膀的動作,或者蜜蜂在花叢中忙碌地采集花蜜的情景,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撲騰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撲騰這個成語屬于生動形象的動作描寫類成語,它可以和其他類似的成語一起學習,例如“飛舞”、“翩躚”等。通過比較和聯系不同的成語,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些形象的描述詞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鳥在天空中撲騰著翅膀,好像在和云朵比賽。
2. 小學生:我在草地上撲騰著奔跑,感覺像是在飛翔。
3. 中學生:心情起伏不定,像是在海浪中撲騰。
4. 大學生:在考試前,我的思緒像是一只蜜蜂在花叢中撲騰,無法平靜下來。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撲騰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