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書
成語(Idiom):修書
發音(Pronunciation):xiū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修補破損的書籍,也指修正文章或書信的錯誤。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修書是指修補破損的書籍,也可以泛指修正文章或書信的錯誤。在古代,紙張昂貴,書籍是珍貴的財富,所以修補破損的書籍被認為是一種珍惜知識和文化的行為。在現代,修書也可以指修正文章或書信中的錯誤,以提高其質量和可讀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修書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修正文章或書信的錯誤,也可以用于形容修復破損的書籍。在學術寫作、編輯工作、傳媒行業等領域中,修書是一個常見的詞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根據史書記載,修書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張蒼傳》中。故事中,張蒼是東漢末年的一位文學家和政治家,他在擔任漢朝官員期間,深受朝廷的賞識。有一次,張蒼在給漢朝宰相寫信時,發現信中有一個字寫錯了。他非常著急,立即請人修正了錯誤后再送出去。后來,人們就用“修書”來形容修正文章或書信的錯誤。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修書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修”表示修補或修正,第二個字“書”表示書籍或文章。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常在寫作時會修書幾次,以確保文章的質量。
2. 這本古籍十分珍貴,需要仔細修書才能保存下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梢韵胂笞约涸谛迯鸵槐酒茡p的書籍,或者想象自己在修改一篇文章的錯誤。將這個場景與“修書”這個成語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的書法藝術感興趣,可以學習一些中國書法的基本技巧。此外,你也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紙張和書籍制作的知識,以及中國古代文化中對書籍和文字的重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用膠水修書,讓破損的書籍變得完好無損。
2. 初中生:老師讓我們互相修改作文,我幫同學修書了幾處錯誤。
3. 高中生:我在寫論文時,經常需要修書,以提高論文的質量。
4. 大學生:我正在修書我的畢業論文,以確保它沒有任何錯誤。
5. 成年人:我在寫信給朋友時,發現有一個字寫錯了,于是立即修書后再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