緗緑
成語(Idiom):緗緑(xiāng lǜ)
發音(Pronunciation):xiāng lǜ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緗緑指的是顏色鮮艷的緞子,比喻文章或詞句華麗而不切實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緗緑一詞由兩個顏色詞組成,緗指鮮艷的黃色,緑指鮮綠色。緗緑的含義是指文章或詞句用詞華麗,描繪出來的場景或情節繽紛多彩,但卻缺乏真實感和實際意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緗緑一詞多用于文學評論或文學創作中,用來形容過于華麗而缺乏實際意義的文字。可以用來批評某些作品過于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內容或真實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緗緑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中。在《喻世明言》的第二十一回中,有一則名為《緗緑玉觀音》的故事,講述了一個貪財的和尚因為追求華麗的緗緑衣裳而喪失了自己的慈悲之心。這個故事成為了緗緑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緗緑是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表示顏色鮮艷的緞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充滿了緗緑的修辭手法,但卻缺乏實際的內容。
2. 這本小說過于緗緑,讀起來沒有真實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緗緑的鮮艷顏色和華麗的質地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想象一塊緗緑色的緞子,華麗而不切實際,就能記住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華麗但不切實際的成語,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畫餅充饑”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的畫畫太緗緑了,一點也不像真實的風景。
2. 初中生:這篇作文的詞語太緗緑了,看起來虛華而不實。
3. 高中生:這本小說過于緗緑,讀起來無法產生共鳴。
4. 大學生:這個演講充滿了緗緑的修辭,但缺乏實際的觀點和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