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瘥
基本解釋
因疫癘、疾病而死。《左傳·昭公十九年》:“ 鄭國 不天,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天昬,今又喪我先大夫 偃 。” 杜預 注:“大死曰札,小疫曰瘥。” 孔穎達 疏:“﹝札、瘥、夭、昬﹞揔説諸死,連言之耳。”《晉書·簡文三子傳贊》:“帝子分封,嬰此鞠兇。札瘥繼及,禍難仍鐘。”《舊唐書·文宗紀下》:“如聞諸道水旱害人,疾疫相繼,宵旰罪己,興寢疚懷。今長吏奏申,札瘥尤甚。” 元 趙孟頫 《題耕織圖奉懿旨撰》詩之二三:“民無札瘥者,厚澤敷羣情。” 明 歸有光 《蠲貸呈子》:“當兇荒札瘥之餘,百姓嗷嗷,謂當以王命施惠,家賜戶益之,猶不能濟,而反從而浚削之,民命窮矣。” 章炳麟 《訄書·辨樂》:“此雖樸鄙,其翕張俛仰,因陽氣以達物,使民不啙窳札瘥,足也。”
成語(Idiom):札瘥 (zhá chài)
發音(Pronunciation):zhá ch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札瘥是一個古代成語,意思是紙破裂、破爛。形容紙張或衣物等物品因為使用久了而破爛不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札瘥由兩個字組成,札和瘥。札指的是古代的紙張,瘥指的是破裂、破爛。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紙張或衣物等物品因為長時間的使用而破爛不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札瘥這個成語經常用來形容紙張、衣物等物品因為長時間使用而破爛不堪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比喻人的精神狀態或形象破敗不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札瘥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荀勖傳》中。故事講述了晉朝時期,一位叫荀勖的官員因為長時間奔波勞累,衣服破爛不堪。他的朋友見到他的樣子,感到非常心疼,就對他說:“你的衣服真是札瘥了!”從此,札瘥這個成語就流傳了下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札瘥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件衣服已經札瘥不堪了,應該換一件新的了。
2. 這本書的封面已經札瘥了,看來是很受歡迎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一張紙張或一件衣物因為長時間使用而破爛不堪的樣子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紙張的制作和衣物的制作,以及古代人們對待物品的態度和價值觀。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的書包札瘥了,我要換一個新的。
初中生:這張紙札瘥得太厲害了,寫字的時候容易破。
高中生:這位老師的衣服札瘥不堪,看來他一直在努力工作。
大學生:這個社團的形象札瘥了,需要重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