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貊
成語(Idiom):胡貊(hú mó)
發音(Pronunciation):hú m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行舉止粗魯無禮,不循禮法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胡貊一詞中的“胡”指北方少數民族,如匈奴、胡人等,“貊”指南方少數民族,如百越、貊人等。胡貊成語原指不循禮法,言行粗魯無禮的人。現在多用來形容舉止粗魯、不守規矩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胡貊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言行舉止粗魯無禮,或者形容某種行為違背社會禮儀規范的情況。可以用于日常生活、工作場合或社交場合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胡貊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地官司徒士》中。據說,在古代,胡人和貊人是指北方和南方的少數民族。北方少數民族胡人以勇猛善戰著稱,南方少數民族貊人則以粗魯無禮而聞名。因此,胡貊一詞用來形容言行粗魯無禮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舉止粗魯無禮,真是個胡貊。
2. 這個人一點禮貌都沒有,簡直就是胡貊一樣。
3. 在公共場合要注意文明禮貌,不要像個胡貊一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胡貊”與“胡亂”相聯想,因為胡貊的人常常言行粗魯無禮,舉止胡亂。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禮儀相關的成語,如“失禮”、“無禮”等,以豐富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經常打斷別人說話,真是個胡貊。
2. 初中生:老師講課的時候,有同學在后面大聲喧嘩,真是太胡貊了。
3. 高中生:在社交場合中,要注意言行得體,不要表現出胡貊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