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砢
成語(Idiom):砍砢(kǎn luó)
發音(Pronunciation):kǎn l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用勢力、權勢等壓迫人民,剝奪人民的權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砍砢一詞源于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兇猛的野獸,形象地比喻那些用權力壓迫人民,剝奪人民權益的人。這個成語強調了權力濫用的危害性和對人民利益的侵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權力濫用,壓迫人民的場景。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侵犯人民權益的人或組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砍砢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游》中,其中講述了一個寓言故事:古時候有一只砍砢,它非常兇猛,常常傷害人民。人們非常害怕它,但卻無法擊敗它。最后,一個智者提出了一個辦法,用一塊石頭制作了一個假砍砢,讓它們互相打斗。最終,真砍砢被假砍砢打敗了,人們終于擺脫了它的威脅。這個故事通過砍砢的形象,寓意了對抗壓迫、捍衛正義的意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砍砢是一個由兩個相同的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官員利用職權砍砢,導致了社會不穩定。
2. 我們不能被那些砍砢的行為所嚇倒,應該勇敢地維護自己的權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砍砢與權力濫用、侵犯人民權益的場景聯系起來記憶。可以想象一個獨裁者用砍砢來壓迫人民,這樣可以加深對成語含義的印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權力、人權等相關的詞語和成語,加深對社會問題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個欺負我們的同學就像一個砍砢,我們不能被他嚇倒。
2. 初中生:政府應該加強監管,防止官員砍砢,損害人民利益。
3. 高中生:砍砢是社會不穩定的根源,我們應該積極參與社會改革,維護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