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丞
基本解釋
◎ 大中丞 dàzhōngchéng
[officer of official personal affairs in feudal China] 古官名,掌管接受公卿的奏事,以及薦舉、彈劾官員的事務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 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成語(Idiom):大中丞
發音(Pronunciation):dà zhōng ché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員職位高,權力大,能夠決策重要事務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中丞是指官職高級的丞相,也可以泛指其他擁有高職位、權力大的官員。這個成語用來形容某人的地位崇高,權力大,具備決策重要事務的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在某個組織或團體中地位高、權力大、能夠決策重要事務的人。也可以用于形容某個職位高級、權力大的官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中丞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刑法志》中,意為“丞相”。在古代,丞相是國家最高的官職之一,擁有重要的權力和地位。后來,人們將這個詞擴展為泛指地位高、權力大的官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里是大中丞,所有重要決策都需要經過他的批準。
2. 這位大中丞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地位,擁有很大的權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大中丞”與“地位高、權力大、決策重要事務”這些關鍵詞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古代中國官制和官職的知識,深入了解丞相在古代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班里是大中丞,老師經常請他幫忙決策一些重要事情。
2. 初中生:我希望將來能夠成為大中丞,為國家做出重要的決策。
3. 高中生:這位大中丞在政治上的地位非常高,他的決策對整個國家都有重大影響。
4. 大學生:擁有大中丞一樣的地位和權力是我追求的目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