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自相驚擾
發音(Pronunciation):zì xiāng jīng r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相互之間互相干擾,互相打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自相驚擾指的是自己與自己之間相互干擾、相互打擾的情況。它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一群人內部矛盾重重,相互之間互不信任,導致整體失去和諧、效率低下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團隊、組織或國家內部的內訌、爭斗,也可以用來形容個人內心的紛爭、矛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外物》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人正在河邊釣魚,他看到水中有魚跳動,想要抓住它們。于是他拿起漁網,一邊往魚的方向走,一邊試圖把漁網扔到魚的前方。結果,他的動作嚇跑了魚,自己卻沒有抓到任何一條。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一個人的行動與目標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時,往往會導致自相驚擾的結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自相驚擾是由“自相”、“驚擾”兩個詞組成的,其中,“自相”表示相互之間,而“驚擾”表示干擾、打擾。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團隊內部自相驚擾,無法形成統一的合作力量。
2. 政府部門自相驚擾,導致政策執行效果不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自相驚擾”與一個人左右手互相打擾的形象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有關團隊合作、內部矛盾的成語,如“水火不容”、“自食其果”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有些同學老是互相捉弄,自相驚擾,導致課堂秩序不好。
2. 初中生:班級里的兩個團隊爭奪班長職位,相互攻擊,自相驚擾,最后都沒能當選。
3. 高中生:政治派別內部的爭斗,自相驚擾,使得整個政黨失去了選民的支持。
4. 大學生:公司內部的各個部門相互競爭,自相驚擾,導致項目進展緩慢,效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