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長月
基本解釋
佛教分一年為三時,二、三、四、五月,六、七、八、九月,十、十一、十二、正月,各為一時。每時的最末一個月,即五月、九月、正月為“三長月”。 宋 洪邁 《容齋隨筆·三長月》:“釋氏以正、五、九月為‘三長月’,故奉佛者皆茹素。”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長月直日解》:“古法正、五、九月皆有可紀,其著之律令,謂之三長月,則始於 唐 ……《鼠璞》云:‘ 唐 人於此三月,不行死刑。節(jié)鎮(zhèn)於此三月,禁屠宰,不上官。’”參閱《釋氏要覽·雜記》。
成語(Idiom):三長月
發(fā)音(Pronunciation):sān cháng yu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時間過得很慢,感覺像是三個長月那么漫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長月是一個比喻,用來形容時間過得很慢,讓人感覺像是三個長月那么漫長。通常用于形容等待或煎熬的時間。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等待重要的事情發(fā)生或渴望某件事情的時候,可以使用三長月來形容時間的感覺。比如等待考試成績、等待重要會議的結果、等待重要人物的到來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長月的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明代的小說《西游記》中。故事中,孫悟空被唐僧封印在了五指山下,受封印之苦,孫悟空感覺一天比一天長,時間過得非常慢,就像是三個長月那么漫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長月由“三”、“長”、“月”三個字組成,形容時間的感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等待考試成績的這段時間真是三長月啊!
2. 這次旅行的等待時間真是三長月,我已經(jīng)迫不及待了。
3. 在醫(yī)院等待檢查結果的時候,時間過得真是三長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等待重要的事情發(fā)生時,時間過得非常慢,就像是三個長月那么漫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時間相關的成語,如“一日千里”、“日日夜夜”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等待放暑假的時間感覺像是三個長月那么漫長。
2. 初中生:期末考試前的這段時間真是三長月啊,每天都覺得時間過得好慢。
3. 高中生:等待大學錄取通知的這幾個月,感覺像是三個長月那么漫長。
4. 大學生:等待實習機會的這段時間真是三長月,希望能早點找到合適的實習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