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足
成語(Idiom):后足 (hòu zú)
發音(Pronunciation):hòu z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某物或某人的最后一部分或最后一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后足”常用來形容某物或某人的最后一部分或最后一點。它可以表示某事或某人的最后一步、最后一點或最后一次。這個成語的使用與時間、空間或行動有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語“后足”可以用于描述某人或某物的最后一部分或最后一點。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做事情時的最后一步,也可以用來形容某物的最后一點。比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最后一次努力、最后一點希望、最后一點勇氣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后足”最早出現在《論語·述而》中:“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質樸以求,何可…后足。”這句話意為一個人在貧窮的環境中仍能保持樂觀的心態,不受外界的影響。后來,人們將“后足”引申為某人或某物的最后一部分或最后一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后足”由兩個字組成,其中“后”表示后面的部分,“足”表示最后一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已經籌備了這個項目很久了,現在只剩下后足了。
2. 這場比賽他已經盡力了,但是最后的后足沒有辦法完成。
3. 這個項目已經到了后足階段了,我們需要加快進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后足”的方法可以是將“后”字想象成一個人的身體的后半部分,而“足”字則代表著腳。所以,“后足”可以形象地表示某人或某物的最后一部分或最后一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中國成語的用法和意義,可以查閱相關的成語詞典或閱讀相關的文學作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吃了一半的蘋果,后足我給小明吃了。
2. 小學生:我已經完成了作業的前面部分,后足只剩下最后一道題了。
3. 初中生:我練習了很久的樂曲,現在只剩下最后一段了,后足我就可以表演了。
4. 高中生:這個項目已經進行到后足階段了,我們需要加快進度才能按時完成。
5. 大學生:我已經快要畢業了,后足只剩下論文的寫作和答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