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俘
成語(Idiom):遺俘(yí fú)
發音(Pronunciation):yí f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俘虜的人被釋放或逃脫后,留在敵方地區的俘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遺俘是指在戰爭中被敵方俘虜并被釋放或逃脫后,仍然留在敵方地區的俘虜。這個成語比喻某個群體或個人在原本不利的環境下仍然留在那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個群體或個人在逆境中堅持不懈,不畏困難,毅然留在原地或繼續奮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遺俘一詞最早見于《史記·韓信陳涉世家》:“高祖既滅暴秦,韓信陳涉遺俘,懷璧其罪,不可使居。”這個故事講述了韓信在劉邦滅暴秦后,韓信在驕矜之心中留在原地,最終導致了自己的失敗。后來,遺俘這個成語就被用來形容某個群體或個人在原本不利的環境下仍然留在那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字成語,由“遺”和“俘”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艱難的時刻,我們不能成為遺俘,應該堅守陣地,勇敢面對困難。
2. 盡管條件不利,但他選擇留在原地,堅持奮斗,不愿成為遺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遺俘”中的“遺”字,來聯想“遺留在敵方地區”,從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遺臭萬年”、“遺珠棄璧”等,來提升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像遺俘一樣,堅守自己的夢想,不放棄。
2. 初中生:面對困難,我們不能成為遺俘,應該勇敢面對,尋求突破。
3. 高中生:即使遇到挫折,我們也不能成為遺俘,要積極尋求解決辦法,堅持追求自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