頹漏
成語(Idiom):頹漏(tuí lòu)
發音(Pronunciation):tuí l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衰敗、破敗不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事物衰落、頹敗至極的狀態。形容人或事物的衰敗、破敗不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建筑物、城市、國家等的破敗、衰落狀態。也可用來形容人的衰老、精神萎靡不振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董仲舒傳》中有“頹漏之跡”一語。《漢書》是東漢時期的一部歷史著作,記載了漢朝的歷史事件和人物。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描述董仲舒的一段文字中,用來形容他的學術思想的衰落。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頹漏是一個形容詞。其中,“頹”形容衰敗、頹廢,“漏”形容破敗、不堪。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古老的城市已經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雨,如今已變得頹漏不堪。
2. 他一夜未眠,精神頹漏地坐在辦公室里。
3. 這座廢棄的別墅已經廢墟一片,頹漏不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頹漏”分解為“頹”和“漏”兩個部分,可以通過聯想幫助記憶。比如,想象一個建筑物因為年久失修而開始頹廢,出現了漏水的情況,形象地表達了“頹漏”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頹漏”相關的成語,如“頹垣斷壁”、“頹垣斷壁、瓦解殘缺”等,加深對衰敗、破敗狀態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座廢棄的房子已經變得頹漏不堪,里面長滿了雜草。
2. 初中生:經歷了戰爭的摧殘,這個城市已經變得頹漏不堪,到處都是廢墟。
3. 高中生:他一連幾天沒有好好休息,身體和精神都變得頹漏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