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栗
成語(Idiom):寒栗
發音(Pronunciation):hán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極度恐懼或寒冷,也可指受到驚嚇后全身發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寒栗是由“寒”和“栗”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寒意指寒冷,栗意指發抖。寒栗這個成語形容人因為恐懼或寒冷而全身發抖,非常害怕或非常冷。它常用來形容人面對極端恐懼或極寒環境時的表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寒栗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各種場景,比如看到恐怖的場景、遭受了驚嚇、感受到極寒的天氣等等。它可以用于口語和書面語中,適用于各種形式的表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寒栗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朱異傳》中:“朱異自言恐寒栗”。朱異是東漢末年的一位文學家,他在這句話中形容自己對當時的政治局勢感到非常恐懼,以至于全身發抖。從此以后,寒栗這個成語就逐漸被人們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寒栗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寒和栗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看到那個恐怖的畫面,我不由得寒栗起來。
2. 在嚴寒的冬天,他們站在風口上,凍得寒栗不已。
3. 他聽到了突然的巨響,嚇得寒栗連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用“恐懼寒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寒栗常常與恐懼和寒冷有關,因此通過聯想這些關鍵詞,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成語的起源和用法是學習成語的一種方法,還可以通過閱讀成語故事和相關的文學作品來加深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看到那只大蜘蛛,我嚇得寒栗連連。
2. 初中生:演出前的緊張讓我寒栗不已。
3. 高中生:站在寒冷的雪地里,我感受到了寒栗的冷意。
4. 大學生:聽到那個鬼故事,我感到一陣寒栗。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幫助您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寒栗”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