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褐
基本解釋
◎ 布褐 bùhè
(1) [coarse clothes]∶粗布衣服
(2) [commoners]∶借指平民
詳細(xì)解釋
(1).粗布短衣。 漢 桓寬 《鹽鐵論·通有》:“古者采椽不斵,茅屋不翦,衣布褐,飯土硎,鑄金為鉏,埏埴為器。” 宋 蘇洵 《上余青州書》:“窮者,藜藿不飽,布褐不暖。” 清 唐甄 《潛書·尚治》:“縠帛,衣之貴者也;布褐,衣之賤者也。”
(2).借指平民。 清 方苞 《書楊維斗先生傳后》:“ 秀水 朱竹垞 曾於 吳江 吳扶九 所得《復(fù)社姓名録》。以其后事徵之,死於布褐而無聞焉者十之三。”
成語(Idiom):布褐 (bù hè)
發(fā)音(Pronunciation):bù h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穿著粗布衣服,形容貧窮、樸素的生活方式。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布褐”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布”指的是一種粗布衣物,而“褐”則表示深色。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的穿著樸素,生活簡單而貧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生活簡樸,不追求奢華和物質(zhì)享受的生活方式。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衣著樸素,不注重外表的形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八年》記載了一個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叫魯宣公的國君。魯宣公在位期間,非常節(jié)儉樸素,他經(jīng)常穿著粗布衣服,過著簡單的生活。后來,他的兒子成為了魯國的國君,但是他卻過著奢華的生活,穿著華麗的服飾。有一天,魯宣公的兒子問他:“您為什么不穿華麗的衣服呢?”魯宣公回答說:“我穿著粗布衣服,是為了提醒自己要保持樸素的生活方式,不忘初心。”從此以后,“布褐”這個成語就流傳下來,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生活簡樸。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布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家境富裕,但一直過著布褐的生活。
2. 這個作家是一個布褐的人,他的作品非常樸實(shí)無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布褐”與“樸素”、“貧窮”等詞語聯(lián)系起來,形成聯(lián)想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穿著粗布衣服,生活簡單而樸素的形象。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jìn)一步學(xué)習(xí)其他與簡樸、貧窮相關(guān)的成語,如“衣不蔽體”、“粗茶淡飯”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xué)生:我家的鄰居大爺過著布褐的生活,每天吃的都是很簡單的飯菜。
初中生:他雖然家境富裕,但是他一直過著布褐的生活,不追求奢華。
高中生: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我們應(yīng)該學(xué)會布褐,保持樸素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