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愨
成語(Idiom):抱愨
發音(Pronunciation):bào qu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堅守正義、擁護公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抱愨是由“抱”和“愨”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抱”意為緊緊抱持、堅守;“愨”意為正直、公正。抱愨的基本含義是指堅守正義、擁護公理,不受外界誘惑或壓力的影響,始終保持正確的立場和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抱愨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面對誘惑、困難或壓力時,能夠堅定地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不輕易妥協。這個成語可以用于表揚一個人的正直和公正,也可以用于鼓勵他人在面對困難時保持堅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抱愨的故事并不多見,但在古代文獻中可以找到一些相關的記載。根據《史記·太史公自序》中的記載,抱愨最早出現在《尚書·洪范》中,用以形容周朝時期的賢臣孔子。孔子在周朝時期,積極推動禮樂制度的恢復和國家的改革,堅守自己的信念,不被外界的干擾所動搖,因此被稱為抱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抱愨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面對利益誘惑時能夠抱愨,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
2. 這位領導官員一直以來都是抱愨的,從不接受賄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抱愨”與堅守正義的形象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緊緊抱著一塊寫著“正義”兩個字的石頭,表示他堅守正義,不受外界的干擾。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抱愨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例如“堅守正道”、“秉公執法”等。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和文章,進一步理解和應用抱愨的概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要學習孔子的抱愨精神,做一個正直的人。
2. 初中生(13-15歲):面對誘惑,我要抱愨,堅持自己的原則。
3. 高中生(16-18歲):作為學生干部,我要以抱愨的態度對待每一項工作。
4. 大學生(19-22歲):在職場上,我要堅守抱愨的原則,不為利益所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