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寄譯鞮
成語(Idiom):象寄譯鞮
發音(Pronunciation):xiàng jì yì d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象:形象;寄:寄托;譯:表達;鞮:鞍前馬后的皮帶。形容言辭生動、富有感染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文章、演講或表達方式等具有生動形象、感染力強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這個成語源于《莊子·逍遙游》中的一則寓言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去找一個會說話的鹿,但是鹿不愿意與他交談。后來,他遇到了一個會說話的馬,馬告訴他鹿不愿意與他交談的原因是因為他的言辭不夠生動、感染力不夠。于是,他回去改進了自己的表達方式,再次去找鹿,最終成功與鹿交流。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想與他人交流順暢,我們需要用生動、有感染力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象)+ 動詞(寄)+ 賓語(譯)+ 定語(鞮)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非常象寄譯鞮,讓人印象深刻。
2. 這篇文章的描寫非常象寄譯鞮,讓人感同身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象寄譯鞮”與“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只鹿在前面,馬在后面,用皮帶(鞮)將它們連在一起,表示言辭生動、感染力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言辭生動、富有感染力的成語,如“形影相吊”、“聲情并茂”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老師講故事的時候,他的聲音非常象寄譯鞮,我們都被吸引住了。
2. 小學生:我喜歡讀那本書,里面的描寫非常象寄譯鞮,我能夠想象出故事中的場景。
3. 初中生:他的演講非常象寄譯鞮,每個人聽了都被他的觀點所感動。
4. 高中生:這篇文章的描寫非常象寄譯鞮,通過作者的文字,我仿佛親眼見到了那個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