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哥兒
成語(Idiom):菩薩哥兒(pú sà gē er)
發音(Pronunciation):pú sà gē er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容貌或舉止慈祥、和藹可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菩薩哥兒是由佛教語言衍生而來的成語,其中“菩薩”指的是佛教中慈悲為懷的菩薩,而“哥兒”則是方言中對“人”的稱呼。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的容貌或舉止慈祥、和藹可親,給人以溫暖和親切的感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菩薩哥兒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和藹可親的樣子,適用于各種正式和非正式場合。比如,當形容一個人臉上帶著慈祥的微笑時,可以說他是一個菩薩哥兒;當形容一個人待人接物友好、溫和時,也可以用這個成語來形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菩薩哥兒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在故事中,有一個人長相慈祥、和藹可親,被人們稱為“菩薩哥兒”。這個故事通過這個成語,傳達了一個人善良和友善的形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菩薩”、“哥兒”,中間用“的”連接。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笑容滿面,看起來真是個菩薩哥兒。
2. 她待人接物總是那么溫和親切,簡直就像一個菩薩哥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慈祥和藹的佛菩薩,站在人群中間,親切地對著大家微笑,這樣就能夠很好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佛教文化和佛教故事,可以深入了解菩薩的概念和佛教的教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笑起來就像個菩薩哥兒,讓我們覺得很溫暖。
2. 初中生:她的臉上總是洋溢著慈祥的笑容,就像個菩薩哥兒一樣。
3. 高中生:他待人接物總是那么親切,就像一個菩薩哥兒一樣,深受大家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