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逆罪
基本解釋
(1).佛教謂五種將招致墮無間地獄報應的惡業大罪?!栋㈥^世王問五逆經》:“有五逆罪,若族姓子、族姓女為是五不救罪,必入地獄無疑。云何為五?謂殺父,殺母、害阿羅漢、鬪亂眾僧、起惡意於如來所。”亦省作“ 五逆 ”?!队^無量壽經》:“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
(2).泛指各種逆倫之罪。 宋 羅燁 《醉翁談錄·小說引子》:“秀者通三綱而識五常,蒙者造五逆而犯十惡。”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五娘到京知夫行蹤》:“五逆兒男和孝子,報應甚分明?!?/p>
成語(Idiom):五逆罪
發音(Pronunciation):wǔ nì zu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五種違背自然法則、社會倫理或道德準則的罪惡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逆罪是由佛教衍生而來的概念,也被廣泛應用于中國文化中。它包括五種違背正義、公平、道德的罪惡行為,即殺人、盜竊、淫亂、妄語和妄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五逆罪通常用于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和社會倫理討論中。它可以用來強調違法犯罪行為的嚴重性,也可以用來提醒人們要遵守道德準則和社會規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五逆罪最早出現在佛教經典中,被用來描述那些違背佛教戒律的罪行。后來,這個概念被引入中國文化,并廣泛應用于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中。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逆罪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五”表示數量,意味著有五種罪惡行為,“逆”表示違背,罪惡,“罪”表示犯罪行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犯下了五逆罪,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2. 遵守道德準則是我們應該做的,不要陷入五逆罪的行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佛教戒律聯系起來記憶五逆罪的含義。將五逆罪與殺人、盜竊、淫亂、妄語和妄行這五種行為聯系起來,形成一個聯想圖像,有助于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深入學習佛教戒律和中國傳統文化,了解更多關于道德準則和社會倫理的內容。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偷了別人的零食,犯了五逆罪。
2. 初中生(13-15歲):他對同學說謊,違反了五逆罪中的妄語。
3. 高中生(16-18歲):他故意傷害了別人,犯下了五逆罪中的殺人行為。
4. 大學生(19-22歲):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遵守道德準則,遠離五逆罪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