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chuán bēi nòng zhǎn ㄔㄨㄢˊ ㄅㄟ ㄋㄨㄙˋ ㄓㄢˇ傳杯弄盞(傳盃弄盞)
亦作“ 傳盃弄盞 ”。 謂酒宴中互相斟酒。《金瓶梅詞話》第十回:“當下 西門慶 與 吳月娥 居上,其餘……兩傍列坐,傳盃弄盞,花簇錦攆飲酒?!?秋瑾 《精衛(wèi)石》第二回:“傳杯弄盞多歡悅,忽地夫人縐雙眉?!?
見“ 傳杯弄盞 ”。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傳杯弄盞
成語(Idiom):傳杯弄盞
發(fā)音(Pronunciation):chuán bēi nòng zh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與人之間互相傳遞酒杯或拿著酒杯玩耍,形容人們虛情假意、不認真對待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傳杯弄盞這個成語由“傳杯”和“弄盞”兩個詞組成。傳杯指的是人們之間相互傳遞酒杯,而弄盞指的是拿著酒杯玩耍。這個成語形容人們在交際或處理事情時不認真對待,只是表面應(yīng)付或敷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傳杯弄盞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們在社交場合或工作中不認真對待事物,只是敷衍應(yīng)付,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在交往中虛情假意,沒有真誠對待對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傳杯弄盞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晉書·劉琨傳》中的一個故事。劉琨是晉朝時期的一位官員,有一次他在宴會上與朋友們喝酒。劉琨起初拿著酒杯與大家熱情交流,但不久后,他開始玩弄酒杯,不再認真對待。這個行為引起了眾人的不滿,認為他不夠尊重。后來,人們就用“傳杯弄盞”來形容那些不認真對待事物,只是敷衍應(yīng)付的人。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傳杯弄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會議上總是傳杯弄盞,沒有一句認真的話。
2. 這個人總是傳杯弄盞,不值得信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傳杯弄盞”聯(lián)想為一個人拿著酒杯玩耍的場景。想象這個人不認真對待酒杯,只是敷衍應(yīng)付,就像他對待事物一樣。可以將這個場景與成語的含義聯(lián)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xué)習(xí)其他與人際關(guān)系、工作態(tài)度相關(guān)的成語,如“虛與委蛇”、“敷衍塞責”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他們在課堂上總是傳杯弄盞,不認真聽老師講課。
2. 初中生:他們在小組討論時只是傳杯弄盞,沒有認真參與討論。
3. 高中生:他們在班級活動中傳杯弄盞,不關(guān)心班級的發(fā)展。
4. 大學(xué)生:他們在社團活動中總是傳杯弄盞,沒有認真負責。
5. 成年人:他們在工作中傳杯弄盞,不關(guān)心工作的質(zhì)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