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巴
成語(Idiom):乾巴
發音(Pronunciation):qián b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物體干燥、干巴巴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乾巴一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乾”指的是干燥、不濕潤的狀態,“巴”則表示干燥、干巴巴。乾巴用來形容物體沒有水分、干燥、枯干的狀態,也可以用來形容人體瘦干、無神的樣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乾巴一詞通常用于描述物體的狀態,如干燥的土地、干巴巴的樹枝等。同時,也可用于形容人的外表或精神狀態,如干巴巴的臉色、干巴巴的笑容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乾巴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物》一文中。文中描述了一個人在山上遇到了一位道士,道士問他的騾子是否餓了,他回答說:“餓死了?!钡朗坑謫査淖约菏欠耩I了,他回答說:“乾巴巴的。”這個故事中的“乾巴巴”形象地表達了物體干燥、干巴巴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乾巴是由兩個單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塊土地乾巴無水,種不出好莊稼。
2. 她的臉色蒼白干巴,看起來非常疲憊。
3. 這個笑話真乾巴,一點都不好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干燥”、“無水分”等詞語進行聯想,幫助記憶乾巴一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乾巴相關的成語,如“乾坤一概”、“乾坤大挪移”等,以擴大詞匯量和語言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夏天的沙灘上,沙子乾巴乾巴的,一點水都沒有。
2. 初中生:他連續幾天沒有好好睡覺,看起來乾巴巴的,一點精神都沒有。
3. 高中生:這個問題太乾巴巴了,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思考才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