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德
基本解釋
(1).指仁與信。《左傳·哀公七年》:“民保於城,城保於德。失二德者危,將焉保?” 杜預 注:“二德,信與仁也。”
(2).指陰陽二氣。因陰陽二氣有生養化育之盛德,故稱。《宋書·顏延之傳》:“人者兆氣二德,稟體五常。二德有奇偶,五常有勝殺,及其為人,寧無葉沴。”
成語(Idiom):二德
發音(Pronunciation):èr d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既不正直,又不誠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二德是由“二”和“德”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二”表示不正直、不忠誠,而“德”表示品德、道德。二德的含義是指一個人既不正直,又不誠實,形容其品德低下,不值得信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二德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品德有問題,不誠實、不可靠,不值得信任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那些經常說謊、背信棄義的人,或者在商業交易中不守信用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二德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但它是根據漢語中的“二”和“德”這兩個字的原義組合而成的。在古代,人們對于品德的要求非常嚴格,誠實和正直被視為最基本的道德準則。因此,二德成為了一個貶義詞語,用來形容那些不合格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二德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說話從來不靠譜,完全是個二德。
2. 他曾經答應過幫忙,但最后卻推脫了,真是個二德。
3. 這家公司的老板經常拖欠工人的工資,真是個二德之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二德這個成語。例如,將“二”字與不正直、不忠誠相聯系,將“德”字與品德、道德相聯系。這樣可以幫助記憶二德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常用的成語,了解它們的起源和用法。同時,也可以學習相關的詞語,如“誠實”、“正直”等,來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個同學老是作弊,真是個二德。
2. 初中生:我不喜歡和那個二德交朋友,他總是說謊。
3. 高中生:這個政客承諾的事情從來沒有兌現過,真是個二德。
4. 大學生:這個公司的老板欺騙員工,真是個二德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