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釭
基本解釋
亦作“ 蘭缸 ”。燃蘭膏的燈。亦用以指精致的燈具。 南朝 齊 王融 《詠幔》:“但愿置尊酒,蘭釭當夜明。” 唐 施肩吾 《夜宴詞》:“蘭缸如晝曉不眠,玉堂夜起沉香煙。” 宋 張元干 《菩薩蠻》詞:“蘭缸一點窺人小,春淺錦屏寒。”
成語(Idiom):蘭釭
發音(Pronunciation):lán g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文學藝術的鐘愛和追求。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蘭釭,蘭花形狀的香爐,釭是香爐的足部。蘭花古代被視為高雅、純潔的象征,蘭花的香氣也被認為能夠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因此,蘭釭成語引申為對文學藝術的鐘愛和追求,以及追求高尚精神境界的意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蘭釭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人對文學藝術的追求和熱愛,也可以用于表達對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可以在文學藝術的討論、藝術展覽、文化活動等場景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蘭釭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唐代的一個故事。相傳,唐代文學家白居易曾和友人一起游覽蘭花園,看到一座香爐形狀像蘭花,香氣撲鼻。白居易被深深吸引,表示這種香爐與蘭花相得益彰,寓意高雅和純潔。于是,他在詩中寫道:“蘭釭兩相映,心與香氣同。”這就是蘭釭成語的最早出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蘭釭成語由兩個字組成,形容詞+名詞的結構,其中“蘭”為形容詞,表示高雅純潔;“釭”為名詞,表示香爐的足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文學藝術的蘭釭之情使得他成為了一名優秀的作家。
2. 這位藝術家的作品充滿了蘭釭之意,給人一種高雅的感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蘭釭”形象化,想象一個香爐的足部形狀像蘭花,香氣撲鼻,代表高雅和純潔的文學藝術追求。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文學藝術相關的成語,如“筆耕墨田”、“文房四寶”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和文化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畫畫,每天都在追求蘭釭。
2. 初中生:我對音樂有著蘭釭般的熱愛,希望能成為一名音樂家。
3. 高中生:我喜歡閱讀經典文學作品,因為其中蘊含著蘭釭之情。
4. 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我希望能夠培養出蘭釭之心,追求高尚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