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公檜
基本解釋
唐 詩人 白居易 任 蘇州 刺史時所植之檜。 宋 龔明之 《中吳紀聞·白公檜》:“ 白樂天 為守時,恩信及民,皆敬而愛之。嘗植檜數本於郡圃,后人目之為 白公 檜,以況甘棠焉。”
成語(Idiom):白公檜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gōng g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在關鍵時刻背叛朋友、背離正道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公檜是一個歷史人物的名字,他是南宋時期的一個官員。白公檜原本是忠誠正直的,但后來因為個人利益而背叛了朋友,對朋友不忠誠,背離了正道。因此,白公檜成為了一個負面形象的象征,用來形容背叛朋友、背離正道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白公檜一詞常用于批評那些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擇手段,背叛朋友或背離正義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描述那些不忠誠、不可信賴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白公檜的故事源于南宋時期,當時白公檜是宋高宗的宰相,他原本是忠誠正直的,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然而,在面臨遼國入侵的時候,白公檜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背叛了朋友,向遼國投降,導致了南宋的滅亡。因此,白公檜成為了一個背叛者的代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白公檜是一個四字成語,由“白”、“公”、“檜”三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曾經是我的好朋友,但是他最后卻白公檜了。
2. 這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背離正道,真是個白公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白公檜的故事和背叛朋友的行為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的記憶。可以想象白公檜在關鍵時刻背叛了自己的朋友,違背了正義,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南宋時期的歷史,了解白公檜的背叛行為對南宋的影響。也可以學習其他與背叛相關的成語,如“負荊請罪”、“投鼠忌器”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原本是最好的朋友,但是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些事情,最后他們變成了白公檜。
2. 初中生:在這個故事中,白公檜的背叛行為給南宋帶來了災難。
3. 高中生:這個詞語的故事告訴我們,背叛朋友、背離正道是不對的,我們要堅守自己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