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徹
基本解釋
分撥,調撥。《晉書·忠王尚之傳》:“后符下西府,令出勇力二千人。 尚之 不與,曰:‘西藩濱接荒餘,寇虜無常,兵止數千,不足戍衛,無復可分徹者。’”
成語(Idiom):分徹(fēn chè)
發音(Pronunciation):fēn ch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徹底分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將事物徹底分離、分割,不再有任何關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將兩個或多個事物完全分離,不再有任何聯系或關聯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徹底斷絕關系、分道揚鑣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分徹”成語的具體起源尚無確切的記錄。但該成語的意義源自于漢代司馬遷所著《史記》中的一句話:“天下之事,分徹者剖析。”意為要了解世間萬事,就要將其分析得很清楚、很透徹。后來,這句話被引申為“分徹”成語,表示徹底分離、分割。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以形容詞和動詞組成的成語,形容詞“分”表示分離,動詞“徹”表示徹底。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之間的友誼已經分徹了,再也沒有任何聯系。
2. 這次合作失敗后,雙方決定徹底分徹,不再合作。
3. 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感情已經分徹了,再也無法修復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分徹”這個成語聯想為一把剪刀,剪開了兩個事物,將它們徹底分離開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學習其他與分徹相關的成語,如“分道揚鑣”、“割席斷交”等。
2. 了解其他與分徹相似的成語,如“不相上下”、“水乳交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們班上的兩個同學之間的友誼已經分徹了,他們再也不一起玩了。
2. 初中生(13-15歲):我們之間的誤會已經解開了,我們不再分徹,重新成為好朋友。
3. 高中生(16-18歲):學校的兩個社團分徹了,不再合作舉辦活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