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康
基本解釋
(1).《詩·唐風·蟋蟀》:“無已大康,職思其居。” 陸德明 釋文:“大,音泰。” 朱熹 集傳:“大康,過於樂也。”后以“大康”指安豐泰樂。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二》:“昔者 唐虞 崇舉九賢,布之於位,而海內大康。”
(2).表示使安樂。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雎水》:“大康 華夏 ,綏靜黎物。” 唐 劉禹錫 《蘇州謝上表》:“大康黎元,慎擇牧守。”
成語(Idiom):大康
發音(Pronunciation):dà k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國家安定、社會太平,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康一詞源于《莊子·內篇·大宗師》:“大道康,大康若無。”意思是指大道安康,社會太平。成語中的“大康”表示整個國家或社會的安定繁榮,人民的生活幸福安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康一詞常用于描述社會安定、國家繁榮的情況,也可用于祝福他人生活幸福安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康一詞的起源比較模糊,沒有具體的故事或傳說與之相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大康”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希望我們的國家能夠早日實現大康。
2. 社會的大康需要每個人的共同努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康復”相聯系來記憶這個成語。康復是指恢復健康,而大康則是指整個社會的安康和繁榮。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社會的安定繁榮條件,以及當今中國社會的發展情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希望我們的國家永遠大康,人民幸福安康。
2. 初中生:只有社會大康,我們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3. 高中生:為了實現國家的大康,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為社會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