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鳥入樊籠
發音(Pronunciation):niǎo rù fán l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人受制于他人,無法自由行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鳥入樊籠是一個由“鳥”、“入”、“樊籠”三個詞組成的成語。鳥是指自由的動物,樊籠是指鳥被關在里面的地方。成語的含義是比喻人受制于他人,無法自由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受到限制、束縛,無法自由發展,或者形容人處于困境中無法自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戰國策·魏策一》:“又魏將軍公孫尚書使韓,韓公子問策,策曰:‘鳥入樊籠,其知無日矣。’”這個故事講述了魏國將軍公孫尚書派人去韓國,韓國公子問這個人的打算,他回答說:“鳥入樊籠,其知無日矣。”意思是一旦鳥被關在籠子里,就會失去自由,不知道何時能夠重獲自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Verb + Object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感覺自己像是一只鳥入樊籠,無法自由飛翔。
2. 在這個工作環境下,我感覺自己被束縛得像是一只鳥入樊籠。
3. 她希望能夠擺脫家庭的束縛,不再像一只鳥入樊籠一樣受限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鳥入樊籠比喻為人受制于他人,無法自由行動,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一只鳥被關在樊籠里,無法自由飛翔的場景,以此來記憶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自由、束縛相關的成語,如“畫餅充饑”、“如魚得水”等。可以通過比較不同成語的使用場景和含義,來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些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覺得在學校每天上課都像是一只鳥入樊籠,不能自由玩耍。
2. 初中生:我覺得每天被家長安排的各種課外班,就像是一只鳥入樊籠,沒有自由的時間。
3. 高中生:考試壓力讓我感覺自己被束縛在一種無法自由發展的狀態,就像是一只鳥入樊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