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狗
基本解釋
◎ 土狗 tǔgǒu
[mole cricket] 螻蛄的別名。
形若土狗。——《聊齋志異·促織》
詳細解釋
(1).傳說中的土怪。 晉 葛洪 《抱樸子·勗學》:“諮萍實而言色味,訊土狗而識墳羊。”
(2).堵水的土袋,前銳后廣,前高后低,狀如蹲坐的狗,故名。《北史·高熲傳》:“至軍,為橋於 沁水 ,賊於上流縱火栰, 熲 預為土狗以御之。”
(3).亦稱“ 土狗子 ”。螻蛄的別名。《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其餘蛟黨,各自逃散……有化作土狗子,不做聲,不做氣,躲在田傍下的。”《通雅·動物》:“螻蛄乃土狗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視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長脛。”
成語(Idiom):土狗(tǔ gǒu)
發音(Pronunciation):tǔ g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沒有經過修養和教育的人,形容粗野、無禮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土狗一詞中的“土”意味著土氣、粗俗,而“狗”則象征著野性、無禮。土狗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舉止粗野、無禮,缺乏修養和教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舉止粗魯、無禮,對他人不尊重、不關心。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場景,例如形容一個人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無視他人感受,或者形容一個人對待他人的態度粗暴、不友善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土狗”成語的故事起源不太明確。這個成語可能來源于農村地區,農村中的狗常常沒有受到過教育和訓練,因此它們的行為舉止相對粗魯和無禮。在中國文化中,狗常常被用來象征粗野和無禮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從小在農村長大,一直是個土狗,不懂得尊重他人。
2. 這個人的行為舉止太土狗了,完全不懂得禮貌和修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土狗”與粗魯、無禮的形象聯系起來,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想象一個沒有受過教育和訓練的狗在農村里亂跑、亂叫,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成語“土狗”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修養和教養相關的成語,如“文明禮貌”、“有教養”等,以擴展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土狗,經常欺負同學。
2. 初中生:那個新轉來的同學很土狗,從來不懂得尊重別人。
3. 高中生:他的行為舉止太土狗了,完全不懂得與人相處的禮貌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