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佞
基本解釋
奸詐機巧,阿諛奉承。《管子·立政》:“諂諛飾過之説勝,則巧佞者用。”《宋書·杜幼文傳》:“﹝ 杜幼文 ﹞以軍功為驍騎將軍,封 邵陽縣 男,食邑三百戶。尋坐巧佞奪爵。” 明 方孝孺 《黃氏三壽圖贊序》:“便捷巧佞之俗成,其流必至於亂。”
成語(Idiom):巧佞
發音(Pronunciation):qiǎo n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言辭巧妙,善于諂媚奉承,但心機深沉,不可信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巧佞是一個貶義詞,由兩個字組成。巧指言辭巧妙,善于巧言令色;佞指諂媚奉承,虛偽阿諛。巧佞形容一個人口才好、善于討好他人,但其實內心陰險狡詐,不可信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巧佞一詞常用于批評那些表面上看似友善,但實際上用心不良、不可靠的人。可以用來形容那些為了達到個人目的而不擇手段的人,也可以用來警示人們不要輕易相信他人的表面功夫。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二十二年》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巧佞的人。他是一個能言善辯的人,但卻經常用巧妙的言辭來討好人們,以達到自己的目的。他的行為被認為是虛偽和陰險的,因此巧佞一詞就因此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巧佞是一個形容詞的結合,巧形容了人的口才和言辭的巧妙,佞形容了人的虛偽和陰險。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表面上對你很友善,但實際上是個巧佞之徒。
2. 不要被他的巧佞言辭所迷惑,他的真實意圖并不善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巧佞這個成語。可以將巧佞與一個巧妙的小丑形象聯系起來,小丑在表演中常常用巧妙的言辭和動作來討好觀眾,但實際上他們并不是真實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巧佞這個成語的貶義含義后,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如巧言令色、諂媚奉承等。可以通過學習這些成語來提高自己對人際關系中的虛偽和陰險行為的識別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巧佞言辭讓老師對他刮目相看。
2. 初中生:那個同學總是巧佞地夸獎別人,但大家都知道他是虛偽的。
3. 高中生:她的巧佞讓她在社交圈中游刃有余,但也讓人們對她產生了懷疑。
4. 大學生:他通過巧佞的方式贏得了老板的青睞,但同事們都對他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