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妨功害能
發音(Pronunciation):fáng gōng hài né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某人的行為或言論阻礙了他人的發展和進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妨功害能是一個貶義成語,用來形容那些由于自私、嫉妒或無知等原因而阻礙他人成就的行為。這種行為通常對他人的努力和進步產生負面影響,使其無法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和潛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妨功害能常常用來批評那些出于不良動機,試圖阻礙他人成功的人。它可以用于描述各種情境,比如工作場所、學校、家庭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妨功害能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故事講述了屈原和賈生的關系。賈生是屈原的父親的朋友,他嫉妒屈原的才華和受人愛戴的地位,因此采取了一系列阻撓和陷害的行動,導致屈原最終失去了官職并投江自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妨功害能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妨”、“功”和“能”。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小心眼和妨功害能的行為讓整個團隊無法順利完成任務。
2. 這個人總是對別人的進步心生嫉妒,經常從中搗亂,真是個典型的妨功害能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妨功害能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別人的前面,用手擋住別人前進的道路,阻礙他們的進步和發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妨功害能相關的成語,比如妨害國事、功敗垂成等,可以幫助擴展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他們不應該妨功害能,應該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2. 初中生(14歲):我們要警惕那些妨功害能的人,不讓他們影響我們的學習和成長。
3. 高中生(17歲):成為一個有擔當的人,要遠離妨功害能的行為,積極推動他人的進步。
4. 大學生(20歲):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我們不能妨功害能,而是應該通過合作和共贏來實現個人和團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