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研
成語(Idiom):耽研 (dān yán)
發音(Pronunciation):dān y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專心致志地研究學問或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耽研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耽意為沉溺、專注,研意為研究、鉆研。耽研的基本含義是指一個人專心致志地研究學問或事物,不分晝夜地投入其中,全身心地沉浸于某個領域的學習或研究之中。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耽研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對某個學科或領域有著極高的興趣和投入,不斷追求知識和進步的精神。它可以用來描述學生專注于學習,科研人員對某個課題的深入研究,藝術家對創作的全神貫注等情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后漢書·程朱列傳》中的一則故事。故事說,西漢時期,程顥和朱熹是兩位著名的儒家學者。程顥年少時非常愛好讀書,為了能夠更加專心致志地學習,他把自己關在一個小屋子里,不與外界交流,只專心研究學問。后來,程顥的學生朱熹也效仿他的做法,將自己關在小屋中,專心耽研儒家經典。因此,耽研這個成語就由此而來,用來形容專心致志地研究學問或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耽研是一個由兩個意義相近的漢字組成的成語,表達的意思比較直接明了,結構簡單。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音樂非常耽研,每天都會花很多時間練習鋼琴。
2. 這位科學家耽研多年,終于取得了重大突破。
3. 他對歷史文化非常感興趣,一直耽研中國古代歷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沉浸在書堆中,專心致志地研究學問的場景,從而記住“耽研”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程顥和朱熹這兩位儒家學者的故事,以及他們對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貢獻。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對科學非常耽研,每天都會看很多科普書籍。
2. 初中生:我對數學很感興趣,所以我會花很多時間耽研數學題目。
3. 高中生:我對文學作品非常著迷,經常耽研名著和文學理論。
4. 大學生:我對計算機科學有濃厚的興趣,所以我會不斷耽研編程技術和算法。
5. 研究生:我在博士論文的寫作過程中,耽研了大量的文獻和相關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