驁岸
成語(Idiom):驁岸
發音(Pronunciation):áo 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傲慢自大、目中無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驁岸是由形容詞“驁”和“岸”組成的成語。形容詞“驁”意為驕傲、自大,表示人的態度高傲,目中無人;“岸”意為高地、堤岸,引申為高傲、自大的樣子。合在一起,表示人的態度傲慢自大,看不起別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那些自視甚高,目中無人的人。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尊重他人、自負自大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叔孫通是劉邦的心腹大臣,他有一次對劉邦說:“天下之事,非我莫可為者。”(天下的事情,沒有我做不了的。)結果,叔孫通的兒子叔孫豹聽到后感到很生氣,他認為自己的父親太驕傲自大了。于是,他在一塊石頭上刻下了“驁岸”二字,放在叔孫通的座位上,提醒他要謙虛謹慎。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擺出一副驁岸的樣子,看不起別人。
2. 這個人太驁岸了,不愿意接受別人的建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高高的岸上,抬頭仰望,顯得非常驕傲自大。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自大、傲慢相關的成語,如“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成績很好,但是他卻總是驁岸地說自己是最聰明的。
2. 初中生:他在班上成績最好,但是他總是驁岸地看不起其他同學。
3. 高中生:他考上了名牌大學,變得更加驕傲自大,簡直是驁岸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