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藏
伏藏(fú cáng)
發音:fú cáng
基本含義:指隱藏起來,不讓人察覺。
詳細解釋:伏藏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某個事物或情況被隱藏起來,沒有被人們察覺到。它通常用來描述一些潛在的危險或者秘密。這個詞語帶有一定的負面意義,暗示著某種不可預測的風險或者隱藏的陰謀。
使用場景:伏藏這個詞語常常用在描述一些危險的情況中,比如“危險在伏藏”,“危險潛伏”,“危險隱藏”。它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的真實意圖或者情感被隱藏起來,比如“他的真實想法在伏藏”,“她的憤怒在伏藏”。
故事起源:伏藏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五年》中。當時,齊國的公子光因為參與了叛亂被囚禁在監獄里。公子光的朋友公子小白想要救他出來,但是并沒有直接表露出來。相反,他裝作平常一樣的樣子,暗中策劃了一個計劃,最終成功將公子光救出來。這個故事就是伏藏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伏藏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伏”是動詞,表示隱藏,潛藏的意思;“藏”是名詞,表示藏匿、隱蔽的意思。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形容詞,表示隱藏起來的意思。
例句:
1. 危險在伏藏,我們要警惕。
2. 他的真實想法一直在伏藏,我們需要小心對待。
記憶技巧:記憶成語“伏藏”的一個方法是將其與一個具體的場景聯系起來。可以想象一個潛伏在黑暗中的人,他隱藏起來,不被人們察覺。這個形象可以幫助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如果你對成語“伏藏”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與隱藏、秘密相關的成語,比如“暗藏鋒芒”、“隱瞞真相”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捉迷藏游戲中,將自己伏藏在樹后,沒被發現。
2. 初中生:他的壞心思一直在伏藏,我們要小心應對。
3. 高中生:這個問題的答案并不明顯,可能還有一些伏藏的東西需要我們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