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牛捉了馬耕田
基本解釋
諺語。喻無優者退求其次。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下一:“‘好比何來?’ 亭面糊 學著鄉里說書的人的口氣。‘好比無牛捉了馬耕田,好比 蜀 中無大將, 廖化 作先鋒。’”
成語(Idiom):無牛捉了馬耕田
發音(Pronunciation):wú niú zhuō le mǎ gēng ti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做事不得法,本來應該先做好一件事情,卻把它放在后面,結果導致整個事情無法完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由四個詞組成,分別是“無牛”、“捉了馬”、“耕田”。其中,“無牛”表示沒有牛,即缺少必要的工具或條件;“捉了馬”表示捉住了馬,即本來應該完成的一件事情;“耕田”表示耕種土地,即本來應該先做好的一件事情。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沒有牛卻去捉馬,而忽略了先做好耕田的工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在做事情時不分輕重緩急,沒有正確的順序和優先級,導致最重要的事情無法完成。可以用于工作場景、學習場景、生活場景等各種情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個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個農民沒有牛,卻去捉馬來耕田的經歷。由于馬力不足,無法完成耕田工作,導致最終無法得到豐收。這個故事通過夸張的手法,告訴人們要有正確的順序和優先級,做事情要有條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牛捉了馬耕田的結構是主謂賓狀,主語是“無牛”,謂語是“捉了馬”,賓語是“耕田”。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無牛捉了馬耕田,結果什么事情都沒做好。
2. 在做項目計劃時,一定要有條理,不要無牛捉了馬耕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農民沒有牛,卻去捉馬來耕田的場景,再想象最終耕田無法完成的結果。這樣的聯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故事背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順序和優先級相關的成語,如“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等。也可以了解一些與農田耕作相關的成語,如“一鳴驚人”、“開疆拓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按照正確的順序完成作業,不要無牛捉了馬耕田。
2. 初中生:在備考期間,要有計劃地安排時間,不要無牛捉了馬耕田。
3. 高中生:在準備大學申請材料時,要先完成重要的事情,不要無牛捉了馬耕田。
4. 大學生:在做畢業論文時,要有條理地進行研究和寫作,不要無牛捉了馬耕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