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城
基本解釋
書籍環列如城,言其多。 明 陳繼儒 《太平清話》卷二:“ 宋 政和 時,都下 李德茂 環集墳籍,名曰書城。” 清 趙翼 《汪文端師歿以詩哭之》:“文苑芟榛莽,書城筑澗瀍。” 柳亞子 《哭陳巢南》詩:“文獻 松陵 今已矣,書城難挽 魯陽 戈。”如:他藏書極富,真可以說是坐擁書城。
成語(Idiom):書城(shū chéng)
發音(Pronunciation):shū ché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學問淵博的人聚集的地方,也泛指書籍豐富的地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書城是由“書”和“城”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書城一詞最早出現在《晉書·王獻之傳》中,原文為“王獻之,字子城,漢晉之際,書城之士也。”書城一詞最初是用來形容王獻之這位學問淵博的人。后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指聚集了許多學問淵博的人的地方,也可以泛指書籍豐富的地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書城一詞可以用來形容學問淵博的人聚集的地方,比如大學圖書館、研究機構等。同時,也可以用來形容書籍豐富的地方,比如大型書店、圖書館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書城一詞最早出現在《晉書·王獻之傳》中,用來形容王獻之這位學問淵博的人。王獻之是晉朝時期的一個重要文化人物,他的學問深厚,被譽為“書城之士”。后來,人們將書城一詞用來形容學問淵博的人聚集的地方,以及書籍豐富的地方。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書城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家大學圖書館真是一個真正的書城,里面的書籍幾乎包含了各個領域的知識。
2. 這家書店是城市里最大的書城,里面的書籍琳瑯滿目,讓人應接不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書城”想象成一個城市,城市里到處都是書籍,人們都是學問淵博的人。可以通過想象自己置身于這個書城中,感受到學問的浩瀚和書籍的豐富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于書城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王獻之這位晉朝文化人物的故事,以及晉朝時期的文化狀況和學術氛圍。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去圖書館,那里真是一個書城,我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書籍。
2. 初中生:我想成為一個學問淵博的人,就像書城里的人一樣,可以掌握各個領域的知識。
3. 高中生:這個大學圖書館真是一個書城,里面的書籍讓我感到無限的學習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