戡夷
成語(Idiom):戡夷(kān yí)
發音(Pronunciation):kān y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戡夷是指平定邊疆、消滅外族或討伐異族的行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戡夷源自《論語·為政》:“戡亂世而不見亂者,唯周公。”意思是指平定亂世而不顯得混亂的,只有周公能做到。后來,戡夷成為指帝王或將領平定邊疆、消滅外族或討伐異族的行動,表達了英勇、果敢、有膽略的意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戡夷可以用來形容英勇無畏地面對困難和敵人,尤其在國家安全和邊疆穩定方面。也可以用來形容在領導崗位上能夠穩定局勢,消除混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為政》中的“戡亂世而不見亂者,唯周公”是指周公能夠在混亂的時代中保持秩序和平穩。后來,人們將戡夷用來形容平定亂世、消滅外族或討伐異族的行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戡夷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戡”和“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以戡夷之勇,成功平定了邊疆的叛亂。
2. 這位將軍帶領軍隊戡夷,終于消滅了入侵的敵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平亂”、“消敵”、“討異”等詞語進行聯想,來記憶戡夷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歷史上的一些戡夷事件,如周朝的戡夷、秦朝的戡夷、明朝的戡夷等,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戡夷這個成語的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像戡夷一樣勇敢,保護我們的祖國。
2. 初中生:這位將軍以戡夷之勇,成功平定了叛亂。
3. 高中生:歷史上有許多英雄用戡夷的行動,保衛了我們的國家。
4. 大學生:戡夷不僅僅是指武力消滅敵人,也可以是通過和平手段解決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