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勢
基本解釋
(1).情勢,形勢。 宋 朱熹 《答黃直卿書》:“辭免人度今已到,不知所請如何。頭勢如此,又非前日之比,只得力辭。”《水滸傳》第五二回:“等我看了頭勢,用著大哥時,那時相央。”《西游記》第五七回:“你到那里,須看個頭勢。他若肯與你包袱,你就假謝謝拿來;若不肯,切莫與他爭競。”
(2).氣勢。《朱子語類》卷三二:“ 子張 空説得箇頭勢太大了,里面工夫都空虛。”《水滸傳》第十九回:“雖有幾箇身邊知心腹的人,本待要來救,見了 林沖 這般兇猛頭勢,誰敢向前。”
成語(Idiom):頭勢 (tóu shì)
發音(Pronunciation):tóu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頭部向前傾斜的姿勢,形容自負、傲慢的態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頭勢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態度傲慢自大,以自我為中心,不顧他人感受的行為表現。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批評那些自負、目中無人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在言語或行為上表現出的傲慢態度,尤其是對他人不尊重的情況下使用。例如,當一個人對他人的意見不屑一顧,或者不尊重他人的權利時,可以使用這個成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頭勢”的具體故事起源尚不明確,但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種禮儀動作。古代官員在與皇帝或高級官員交流時,為了表示尊敬,會低頭微笑,這種動作被稱為“頭勢”。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動作逐漸被一些人濫用,用來顯示自己的優越感和傲慢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頭”和“勢”。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擺出一副頭勢,好像自己比誰都聰明。
2. 不要因為成功而變得頭勢,要保持謙虛和謹慎的態度。
3. 這個人的頭勢讓人無法接近他,他根本不愿意聽取別人的建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頭勢”與傲慢自大的形象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高高地抬起頭,昂首挺胸,表現出傲慢的姿態,這樣就能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自負、傲慢相關的成語,例如“目空一切”、“狂妄自大”等,可以幫助擴展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總是擺出一副頭勢,覺得自己比我們都聰明。
2. 初中生:老師讓我們分組討論問題,但他一副頭勢,根本不聽取我們的意見。
3. 高中生:他的頭勢讓人很反感,顯得自己高高在上,不愿意與他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