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疑
成語(Idiom):缺疑 (quē yí)
發音(Pronunciation):quē y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懷疑不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缺疑指懷疑心理不足,對某件事情或某個人的懷疑不夠深入。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對某個人或某個事情的懷疑不夠深刻或不充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缺疑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趙策》中。當時,趙國大夫田恒被秦國所俘,秦王想要用田恒來威脅趙國。然而,趙國的國君并不相信田恒會向秦國投降,于是派人去救援他。田恒被救出后,趙國國君問他是否向秦國投降的事情,田恒回答說:“臣缺疑?!边@個回答意味著他對秦國的忠誠產生了懷疑。后來,人們將“缺疑”作為一個成語來形容對某個人或某個事情的懷疑不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個人的動機缺疑,所以一直對他保持警惕。
2. 這個案件的關鍵證據不足,法官對被告的罪行缺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用“缺乏懷疑”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與“缺疑”相關的其他成語,如“疑神疑鬼”、“半信半疑”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對他的解釋缺疑,所以我要再問一遍。
2. 初中生(13-15歲):老師說的理論我有些缺疑,所以我去查了相關資料。
3. 高中生(16-18歲):他對這個問題的回答讓我感到缺疑,所以我要再次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