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槽
基本解釋
(1).石制的水槽。《三國志·魏志·華佗傳》“ 成 病竟發,無藥可服,以至於死” 裴松之 注引 晉 常璩 《華佗別傳》:“有婦人長病經年,冬十一月中, 佗 令坐石槽中,平旦用寒水汲灌,云當滿百。”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景樂寺》:“ 義井里 北門外有叢樹數株,枝條繁茂。下有甘井一所,石槽鐵罐,供給行人,飲水庇廕,多有憩者。” 清 俞蛟 《潮嘉風月記·麗景》:“今舟中女校書度曲,動輒亂撥石槽,以倚和其韻,雖有巧者時變新聲,究不足與言樂也。” 清 俞蛟 《潮嘉風月記·麗品》:“有無名子贈 福來 云:‘石槽一曲奏新聲,彈向江天月正明。淚濕青衫緣底事,兒家前歲學初成。’”參閱 宋 樂史 《楊太真外傳》。
(2).琵琶上架弦用的石格子。亦借指琵琶。
成語(Idiom):石槽 (shí cáo)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c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辭刻薄、尖刻,形容人說話刻薄、毒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石槽是由“石”和“槽”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石指石頭,槽指水槽。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人的嘴巴像石頭一樣尖銳刻薄,說話毒舌,不留情面。形容人說話刻薄、尖刻,傷人自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那些說話刻薄、尖刻、毒舌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它來描述那些常常說話傷人的人,或者是指某個人的說話方式非常刻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石槽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有一個人非常喜歡說話刻薄,常常用尖銳的語言傷害別人。有一天,他路過一個村子,看到一塊石頭,覺得這塊石頭很適合用來削尖自己的嘴巴。于是他把石頭削成了一個槽,然后把自己的嘴巴放進去,希望能夠變得更加尖銳。結果,他的嘴巴變得非常刻薄,說話毒舌,傷害了很多人。這個故事后來被人們用來形容嘴巴尖銳刻薄的人,就成了成語“石槽”。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嘴巴真是石槽,老是說些刻薄的話。
2. 不要和他爭論,他的嘴巴像石槽一樣毒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的嘴巴被一個石槽削得非常尖銳,就像刀刃一樣,可以輕易地傷害別人。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說話方式相關的成語,比如“忍氣吞聲”、“口若懸河”等等,來增加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說話真刻薄,就像石槽一樣傷人。
初中生:班里有個同學嘴巴特別犀利,說話像石槽一樣毒舌。
高中生:社交媒體上有些人的評論真是石槽,完全沒有禮貌和尊重。
大學生:他的演講中充斥著嘲諷和諷刺,簡直就是石槽之言。
成年人:不要和他爭吵,他的嘴巴像石槽一樣刻薄,根本不值得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