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稃
成語(Idiom):熬稃(áo fū)
發音(Pronunciation):áo f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才經過長期的積累和磨礪,才能發揮出真正的作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熬稃是由“熬”和“稃”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熬指耐心等待,稃指稻谷的穗,這里比喻人才經過長期的積累和磨礪,才能發揮出真正的作用。成語表達了人才需要經過時間的磨練和積累,才能取得成功的含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熬稃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實踐和歷練之后,才能發揮出真正的才能和能力。可以用于贊美那些經過努力奮斗,經歷了各種困難和挫折,最終取得成功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熬稃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太史公自序》。太史公(司馬遷)在自序中說:“夫學者貴志氣,不貴利錢;貴乎其為學之勞久而不怠,其為學之熬稃近而不倦。”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學者應該注重學習的過程和積累,而不是追求功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熬稃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熬”是動詞,意為耐心等待;“稃”是名詞,意為稻谷的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熬稃的人,經過多年的學習和實踐,終于成為了一名優秀的醫生。
2. 只有通過熬稃,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熬稃”相近的詞語進行聯想記憶,如“熬夜”和“稻谷”。想象一個人為了學習而熬夜,就像稻谷的穗一樣,需要經過時間的磨練和積累才能成熟。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成才、努力和耐心有關的成語,如“馬到成功”、“鍥而不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熬稃的學生,每天都很努力地學習,最后考了全班第一名。
2. 初中生: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不斷熬稃,參加各種培訓和比賽。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他決心熬稃,每天都堅持復習,最終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4. 大學生:大學生活很忙碌,但他知道只有通過熬稃,才能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