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螫
成語(Idiom):噬螫
發音(Pronunciation):shì sh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咬傷或刺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噬螫是由“噬”和“螫”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噬”讀作shì,意為咬;“螫”讀作shè,意為刺。噬螫的基本含義是指被咬傷或刺傷的意思。形容人或動物被咬傷或刺傷后的痛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噬螫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人或動物被咬傷或刺傷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在遭受打擊或挫折后的痛苦和困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噬螫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論語·衛靈公》。故事中,孔子曾經被一只蝎子咬傷,非常痛苦。孔子的學生們非常擔心,但孔子卻告訴他們:“噬螫者,不可使其噬螫也。”意思是被咬傷的人不應該讓蝎子再次咬傷自己。從此,噬螫成為了形容人被咬傷或刺傷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噬螫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其他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被蚊子噬螫了一身紅包。
2. 這只狗被蜜蜂螫傷了,疼得直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噬螫”這個成語與被咬傷或刺傷的情景聯系起來,例如想象一個人被蚊子咬傷或蜜蜂刺傷的畫面,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噬螫相關的成語,例如“自食其果”、“自作自受”等,深入了解這些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昨天我被蚊子噬螫了好多個包,癢死了!
2. 初中生:他被蜜蜂螫傷后,整個手臂都腫了起來。
3. 高中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讓過去的錯誤再次噬螫我們的心靈。
4. 大學生:在面對失敗時,我們要有勇氣去面對噬螫的痛苦,并從中汲取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