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下
基本解釋
(1).東行。我國地勢西北方高,東南方低,故習慣稱東行為東下,與西上相對。《史記·淮陰侯列傳》:“ 常山王 背 項王 ,奉 項嬰 頭而竄,逃歸於 漢王 。 漢王 借兵而東下,殺 成安君 泜水 之南。”《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三年》:“ 曹操 自 江陵 將順 江 東下。” 清 吳偉業 《過錦樹林玉京道人墓》詩序:“久之,有聞其復東下者,主於 海虞 一故人。”
(2).謂向東攻克。 唐 李白 《梁甫吟》:“君不見 高陽 酒徒起草中,長揖 山 東隆準公……東下 齊 城七十二,指揮 楚 漢 如旋蓬。”
成語(Idiom):東下(dōng xià)
發音(Pronunciation):dōng xi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往東南方向行動或下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東下是由“東”和“下”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東”表示東方,指東南方向;“下”表示向下,指下山。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人往東南方向行動或下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人的行動方向,特別是往東南方向行動或下山的情況。可以用于形容遷徙、出行、下山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史書記載,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齊書·天文志》中。當時,北方齊國的皇帝蕭道成在位,他經常到東南方向的山區巡視,并在山區修建宮殿。因此,人們用“東下”來形容皇帝的行動,后來逐漸演變成了表示人往東南方向行動或下山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東下”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春節期間,很多人選擇東下返鄉過年。
2. 他爬完山后,東下來到了一個美麗的村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從東方下山的場景,或者將“東下”與遷徙、出行等詞語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東下”相關的成語,如“南征北戰”、“西行東歸”等,擴大對方向與行動的描述詞匯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春節假期,我和家人一起東下去外婆家過年。
2. 初中生(13-15歲):周末我計劃東下去海邊玩,享受陽光和海風。
3. 高中生(16-18歲):畢業后,我打算東下去大城市發展,尋找更好的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