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梁
基本解釋
架在屋架或山墻上面最高的一根橫木。也叫大梁、脊檁。 三國 魏 王朗 《諫行役夜表》:“臣聞飛蓬隨風,集於正梁之衡。” 朱心 《魚抬梁,土堆亭》:“走進正殿,見地基已經(jīng)打好,墻也已經(jīng)砌好,殿上的柱子也豎起來了;地上橫放著一根大正梁,一看就知道梁太短,和屋頂要相差一大段。”
成語(Idiom):正梁
發(fā)音(Pronunciation):zhèng li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正直、堅定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正梁是由“正”和“梁”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正”表示正直、正義,而“梁”則是房屋結構中承受主要力量的橫梁。正梁比喻在道德品質(zhì)上堅定不移、正直無私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正梁一詞常用于描述一個人的品質(zhì)或者行為態(tài)度。可以用來表揚那些堅守原則、不受誘惑、勇于正義的人。同時,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正直、不誠實、不道德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正梁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史記·李斯列傳》中。李斯是秦朝的重要官員,他在一次與嬴政(秦始皇)的對話中使用了“正梁”這個比喻,形容自己的堅定和忠誠。后來,這個成語逐漸在民間流傳開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正梁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正梁之士,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堅守自己的原則。
2. 在這個腐敗的社會,能夠遇到一個正梁之士真是不易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正梁”聯(lián)想成一根筆直的梁木,表示一個人的品質(zhì)或者行為態(tài)度是堅定而直接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正直、堅定品質(zhì)相關的成語,如“忠誠”、“正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我們要像正梁一樣堅持做好每一件事情。
2. 初中生:我希望將來成為一個正梁之士,能夠為社會做出貢獻。
3. 高中生:在這個復雜的社會中,我們要保持正梁的品質(zhì),不被誘惑左右。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要有正梁的品質(zhì),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