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跋
成語(Idiom):扣跋(kòu bá)
發音(Pronunciation):kòu b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扣跋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意思是指言辭狠毒、尖銳刻薄,甚至帶有侮辱性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扣跋一詞由“扣”和“跋”兩個字組成。其中,“扣”是指扣住,鉤住,抓住;“跋”是指腳跟,引申為跟隨,追隨。扣跋一詞形象地比喻言辭尖銳、刻薄,如同尖銳的鉤子抓住人的腳跟一般,讓人無法擺脫。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扣跋一詞多用于形容人的言辭或行為,特別是在爭論、辯論或爭斗中,表達對對方的尖銳批評或侮辱。可以用于描述惡意攻擊、挖苦諷刺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扣跋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明確記載,但它常常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在古代社會,人們常常通過言辭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或對他人的評價,而扣跋的出現則是對某些人言辭尖銳、刻薄的形象化描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扣跋屬于“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扣”為動詞,意為抓住;“跋”為賓語,意為腳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辭扣跋,傷害了很多人的感情。
2. 在辯論中,他總是用扣跋的言辭來攻擊對方,顯得非常刻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扣跋”記憶為“鉤子鉤住腳跟”,形象地表達了扣跋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口若懸河”、“咄咄逼人”等,來擴大對言辭和語言運用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扣跋言辭傷害了我的感情。
2. 初中生:在辯論比賽中,他用扣跋的言辭擊敗了對手。
3. 高中生:老師的批評總是扣跋尖銳,讓我很受傷。
4. 大學生:在論壇上,他的扣跋回復引起了激烈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