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崿
成語(Idiom):巖崿(yán é)
發音(Pronunciation):yán 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山峰陡峭、高聳入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巖崿是由"巖"和"崿"兩個字組成的,"巖"指的是山石,"崿"指的是山峰的形狀。巖崿形容山峰陡峭、高聳入云,給人以壯觀的感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巖崿常用來形容高山險峻的景象,也可以用來比喻人的才華、品德等方面超群出眾,高不可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巖崿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卷四十二·鄒陽列傳》中。故事中,鄒陽是一個非常聰明、有才華的人,他曾經說過一句話:“天下之士,巖崿之才。”意思是說,天下英才如同高聳入云的巖崿一樣,讓人望塵莫及。從此以后,巖崿這個成語就被用來形容人的才華出眾。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山峰非常險峻,宛如一座巖崿。
2. 他的才華真是巖崿之才,令人佩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巖崿的形狀,想象一座高聳入云的山峰,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高山流水”、“巍然屹立”等,來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初學者(小學生):這座山峰像一座巖崿一樣高,很難攀登。
2. 進階者(中學生):他的音樂才華真是巖崿之才,無人能及。
3. 高級者(大學生):這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堪稱巖崿,對學術界產生了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