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規范
成語(Idiom):法網恢恢
發音(Pronunciation):fǎ wǎng huī hu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法律的力量無所不及,遲早會追究到罪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源自于《漢書·公孫述傳》,原文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是法律的網恢恢疏而不漏,罪犯終將受到懲罰。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法律的嚴明和公正,無論犯罪者多么狡猾,都無法逃脫法律的制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法律的力量無所不及,以及罪犯最終難逃法律的制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發生在漢代。當時,漢朝的太尉公孫述因為廢黜了漢景帝而被控告叛逆,案情非常嚴重。然而,公孫述利用自己的權勢和關系逃避了法律的制裁。但是,最終,他的罪行被揭露,被判處死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法律是公正的,任何人都無法逃脫法律的制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逃避了很長時間,但最終還是被法網恢恢地抓住了。
2.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無論你逃到哪里,都逃不出法律的制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法網恢恢”聯想成一張覆蓋全身的網,無論你怎么逃跑,都無法逃脫法律的制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法律有關的成語,如“守法如玉”、“法不責眾”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壞人總有一天會被抓住的。
2. 初中生:我們要學會遵守法律,因為法網恢恢,遲早會追究犯罪者的責任。
3. 高中生:法網恢恢,無論你有多聰明,都無法逃脫法律的制裁。
4. 大學生:法律的力量是無窮的,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必將維護社會的正義和公正。